把本站设为首页 |  加入收藏  首  页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光明日报
全部信息 | 文学作品 | 写作创作 | 著名作家 | 外国文学 | 艺术精品 | 演艺技艺 | 艺术明星 | 艺术院校 | 科技博览 | 发明专利 | 名著推介 | 人生常识 |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国内 >> 文学作品 / 散文
人往低处流(散文)【原创.大解】 我要留言/查看评论
   人气指数: 发布日期:2010-1-17 来源之IP:60.5.42.64 [ 查询 ]
广告位招租! 广告位招租!
信息内容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人往低处流(散文)【原创.大解】

【编者按】大解不愧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,虽然弃理从文而文采飞扬,但其精到的“理”为其精彩的“文”增添了更重的分量和更多的光彩。读者可以从其一篇又一篇的散文中窥之一斑又一斑。 
       如果不涉及远古人类生存,仅就当下现状来近距离地考察人类的生存活动,我们会看到一种在全世界来说(不分地区和种族)普遍存在的现象——人群往低处流动。从英国人瓦特制造出第一台蒸汽机开始,尤其是人类进入现代化以后,由于经济活动频繁,在利益的驱动下,那些住在高处的人们顺着山坡向下流动,汇集在平原地带;一部分人继续向下,最后淤积在沿海城市里。那些滞留在地势较高处的人们,坚守着古老的风习,依然从事着简单的生产劳动,不断生出能够继续向平原和沿海地带流动的孩子。
       中国有句古话:“人往高处走,水往低处流。”由于物质的重力作用,水往低处流是肯定的,但人往高处走,不是指身体在海拔高度上的攀升(登山运动员除外),而是指人的一生所实现的程度,即素质、学养、财富、社会地位、创造能力等等,是一种比喻性的价值判断。 仅就登高而言,人往高处走是费力的。除去登高的危险因素外,身体位置的提升也需要能量消耗,从呼吸所摄入的能量而言,海拔高度每增加一定程度,空气中的氧分子就会相应减少,从而影响人的身体机能,使人不能在自然状态下无限度地向高处登攀。再说,山顶以上的部分属于上帝和星辰,不是人们步行可以到达的地方。
       地球的向心力决定了人的各种器官都有一种下垂的属性。即使脑袋作为人的顶峰一直耸立着,也终有它低下的时候。人往低处走,是生命的规律。在我们之前,地表上曾经生活过无数个古人,但现在你却见不到一个,因为他们都进入了泥土,成为土地的一部分。我曾把他们称为真正的隐士。他们躲开了世上的纷争,沉淀在泥土里,过着一种隐居的生活,直到自己被溶解、疏散、还原,作为自然元素参与生命的大循环。
       到现在为止,地表之上已经漫流过怎样浩大的人群,已经无法考证。仅就现状而言,我们完全可以推断人类的生生灭灭是一场怎样持久不息的浩瀚潮流,冲刷着这个世界。当我们在山间开阔地或平原地带发现了城市,当我们走在城市的大街上,你会看到许许多多人,不顾生存之艰辛,不顾道路的弯曲和坎坷,执著地忙碌和生活,没有一点停留的迹象。城市作为人类走向未来的庞大驿站,聚集着众多的人口。来自乡村的人,来自山坡上的人,背着包裹的人,从母亲的身体中分离出来不久的人,刚刚离开的人……为城市的建设和消耗增添着活力。当夜晚降临,倘若你有机会站在远处的山上眺望城市,你会看到星星闪烁的夜空里,有一片光华密集的地方,显现出特殊的神秘和辉煌,请不要怀疑,那就是人的城市。 
       人,已经走在通往神明的路上。虽然人依然没有完全脱离动物的属性,虽然人的个体依然是临时的,但是人作为一个整体和类别,其总体的努力方向和超凡的创造能力,已经得到了上帝的赞许和肯定。 
       从目前的情况看,在无法摆脱的物理世界里,自然重力在心灵活动中依然有效。但人们已经在有意或无意识中露出了超越个人追求的趋向,体现出整体性价值。人们向低处走,聚集在城镇里,是为了形成一个创造性群体,并在其中有效地发挥个人的潜能,达到生命活动的最大值。而低处或者说地势较为平坦的地方,交通和运输便利的地方,更适合于人流和物流,为人类的经济活动提供了方便。另外,从中国的地形上看,地势较低或平坦的地方气温相对温暖,经济活动较地势高的地方活跃许多。我对气温和经济的关系没有研究,我的直觉是,温暖的地方适合于人们把手伸到袖口外面,灵活地操作,从事生产活动。另外,低地和平原地带水资源丰富,是生产和生活的最基本要素,比高地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。 
       在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,人群向低处流动,是社会进步的标志。但是低地的人口承受力是有一定限度的,当我们发现低地城市过于拥挤,给生活到来不便时,辽阔的高原和云彩上面的山坡会重新吸引人们的脚步,让那些愿意接近星辰的人,有机会得到爽风的吹拂和上苍的笼罩。
信息图片:
信息视频:
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:航 天 之 歌
若要停播视频,请右击鼠标,点去“播放”前的“v”即可
对本条信息点评:[非常喜欢] () [颇有教益] () [值得传告] () [感言或指错(见下面“留言评论”)] ()
留言评论:

. 友 情 链 接 ●   流 行 网 站 .

关于我们 | 服务协议 | 免责声明 | 意见建议 | 留言反馈|
Copyright © 2005-2008 www.dangdai.org   ★京ICP备08007071号   ★本网站邮箱:dangdai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