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本站设为首页 |  加入收藏  首  页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欣悦商亭
全部信息 | 文学作品 | 写作创作 | 著名作家 | 外国文学 | 艺术精品 | 演艺技艺 | 艺术明星 | 艺术院校 | 科技博览 | 发明专利 | 名著推介 | 人生常识 |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国内 >> 文学作品 / 小说 / 长篇小说
光武中兴(长篇小说连载·5)【李振宇】 我要留言/查看评论
作      者:本网记者
作者电话:0
作者单位:北京市东城区东单256号暂无
作者QQ:未填
作者Email:未填
联系地址: 
  
信息编号:11805 所属类别:文学作品 / 小说 / 小说
所属区域:国内 人气指数:
发布日期:2011-11-1 来源之IP:121.24.22.60 [ 查询 ]
请联系:暂无,暂无
广告位招租! 广告位招租! 广告位招租!
信息内容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光武中兴(长篇小说连载·5)【李振宇】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第   三   章 (上B)
      王莽清算傅老婆子不是没有理由,因为这个老婆子在当上皇太太后之后,就依仗权势清算了一个她暗恨了几十年的老妇人——中山王太后冯媛。
      冯媛当年和傅太后一样,都是元帝的昭仪,还都为元帝生了皇子——傅昭仪所生之子就是刘康,而冯昭仪所生之子叫刘兴,后来这俩皇子一个被封为定陶王,一个被封为中山王;而被立为皇太子的,前面已经说过,就是王政君所生的刘骜,这是元帝的三个皇子。
      政君的儿子虽被立为太子,而且政君也被立为皇后,但元帝偏偏喜欢傅、冯两昭仪,不管在宫里宫外,一般都是把傅、冯带在身旁,政君倒难得相随。
      不知冯昭仪是怎么想的,反正傅昭仪恨不得把元帝对嫔妃的宠爱全揽到自己身上。当然她心里清楚,在这方面对自己最具竞争力的就是冯昭仪,因此她除了千方百计媚悦元帝,还时不时给元帝吹吹枕头风,添油加醋地诉说冯昭仪的种种“不是”,总之不如她对陛下“贴心”。可是元帝对女人的这点小手段根本不当回事,听完哈哈一笑,对冯昭仪该怎么好还怎么好,弄得傅昭仪干着急没办法。
      尤其一次突发事件,更使傅昭仪尴尬不已,窘迫不已,恼恨不已。
      一天,元帝带着傅、冯两昭仪等一干人到上林苑斗兽场观看熊虎斗,不想那头黑熊刚放出来就撞破栏杆,嚎叫着爬到看台上,直扑御座。傅昭仪等宫人美女吓得哭喊乱叫,连滚带爬逃跑,而元帝则吓得呆坐不动。千钧一发之际,只见冯昭仪挺身而出,豪无畏惧地挡在黑熊前面,与黑熊四目相对。黑熊似乎被眼前这个毫无惧色的美女子给吓住了,竟傻傻地直立起来,站在那儿不动。左右武士这才一拥上前,将黑熊乱戟扎死。
      见黑熊被扎死,惊魂未定的元帝被近侍扶起,走上来一把抱住冯昭仪说:“你可把朕吓死了,你不怕那熊把你吃了?”冯昭仪说:“黑熊出来无非就是想咬人。她咬妾身的时候,陛下自可有时间走开——以贱妾之身而保陛下龙体,妾何惧哉?”元帝听罢,越发抱紧冯昭仪连连感叹。
      傅昭仪看到这一切,又羞又窘,红着脸来到元帝身边。元帝看着傅昭仪,嘴里嘿嘿直笑,那意思是说:以后别在朕耳边告冯昭仪的状了,今天的事还不说明一切吗?弄得傅昭仪越发无地自容。
      傅昭仪不但没告倒冯昭仪,反而因冯昭仪的“舍身救主”而使自己颜面扫地,别提多败兴了。更主要的是,通过这件事,她的“争宠”彻底无望,只能眼看着陛下对冯昭仪越来越好,而且陛下还赐冯昭仪钱五万,而自己一文没有,为此别提多窝心。有时看着陛下和冯昭仪那亲热的样子,她恨不得扑上去咬冯昭仪两口:“叫你能,叫你在陛下面前逞强,咋那熊没咬死你呀!”好在,元帝并没有因此而冷落她,不然她只好拿条麻绳悬梁自尽了。不过从这时起她更加恼恨冯昭仪那是一定的,多少年都出不来这口气;一直到她俩一个去了定陶,一个去了中山,她都耿耿于怀。
      但傅昭仪毕竟比冯昭仪有心眼得多,后来她看到成帝一直没有子嗣,就想:皇帝没有子嗣,只能在定陶和中山选一个庶侄立为太子。好在我现在有了孙子,而冯老太还没有;不如我现在赶紧想办法让成帝立我的孙子为太子,抢在他们中山之前——万一将来冯老太有了孙子并被朝廷立为皇太子,那时我哭都来不及啊!于是想方设法贿赂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以及曲阳侯大司马王根,让他俩多在皇帝和太后王政君面前说些好话,做成此事。功夫不负有心人,经过再三努力,这事还真办成了,傅老太的孙子刘欣终于被立为皇太子。而几年以后,冯太后果然也有了孙子刘衎,但人家刘欣早被立为皇太子,刘衎最多只能继承他父亲刘兴的王位——做中山王。
      后来,一切都在按傅老太的意愿走:刘欣登上帝位,王莽辞官,太皇太后养闲,而傅老太与儿媳丁姬分别被尊为皇太太后、皇太后,傅、丁两族入朝显贵者也成堆成群,傅老太成了全天下最威风最有权势的太皇奶奶。
      有了权势,傅老太自然就可以为所欲为,报一下当年的私仇还不是易如反掌?于是她暗使人捏造罪名,陷害冯太后,说冯太后在中山搞什么巫蛊左道,诅咒天子、皇太太后、皇太后暴病崩亡,好让他的孙子刘衎入朝为天子。这件事被捏造得有鼻有眼,证据凿凿;接下来自然是“牵连”出冯太后的一干亲族,并逮捕下狱,严刑拷打,死者数十人。冯太后知道这是傅老太在陷害她,但也毫无办法,只好服毒自杀。
      傅老太终于以数十个无辜生命,出了多少年堵在胸口的一口恶气。
      但朝野吏士并不都是瞎子、聋子,并不都是糊涂虫,很多人都清楚这件事必有冤情。可是傅、丁两族气势正盛,谁敢说半个不字?   
      然而王莽上台了,傅、丁两族的好日子也走到了尽头——王莽要借冯太后的事件好好清算一下傅老太太,把傅、丁两族入朝显贵者悉数清除——为官者罢职,为侯者削侯。于是在办完哀帝的丧事之后,王莽命有司举奏傅太后惨害中山冯氏亲族的罪恶,并让太皇太后下诏,将傅、丁为官为侯者全部罢免削除。
      作位太皇太后,其实几年前她就对傅太后穷治并残害中山冯氏的行为感到不满。不管怎么说,大家当年都是孝元皇帝的嫔妃,有什么仇怨不能化解而非要几十年以后还要置人于死地呢?可当时人家的孙子是皇帝,满朝文武都是人家的人,人家如日中天,气势正盛,她这个闲养于深宫的孤老婆子又能怎样?所以当王莽请求她下诏清除傅、丁两党时,她也愤愤地说:“嗯,是该清除他们。傅老太作恶时,这些人个个是帮凶。”于是下诏,将傅、丁为官为侯者全部罢黜驱除,包括董贤的亲党,也都清除掉。至于傅后、丁姬,虽然都已死去,但是也不能饶过——王莽和太皇太后商量决定,将她们的皇太太后、皇太后的尊号去掉,贬傅后之号曰“共王母”,丁姬还依旧称为丁姬。
      “共王”,其实就是定陶王刘康,薨后谥号曰“共”,故称“定陶共王”。而傅老太是刘康的母亲,就称之为“共王母”了。
      虽然尊号被去掉,但这俩老婆子薨后分别是佩带着“皇太太后”、“皇太后”的印玺入土的,这让王莽感到了无尽的憾恨——如果能将她们刨坟破棺,把“皇太太后”、“皇太后”的玺绶给她们弄出来砸毁烧掉,那才叫解气。
      五年之后,王莽果真达到了这种目的——平帝元始五年七八月份,此时早已威震天下的王莽找了个十分冠冕堂皇的理由,硬是把傅老太、丁姬扒坟刨棺,将她们散着臭气的尸首暴晒在烈日之下,“皇太太后”、“皇太后”的玺绶也被拽出来销毁,身上穿的金缕玉衣也被扒掉,并迁葬到遥远的定陶藩国——王莽窝憋在胸口长达十年的恶气,终于在这个时候才吐泄出来。
      但这是五年以后的事,现在还不行,现在最迫切的事情是赶紧立一位皇帝。
      立皇帝不用费多大周折,唯一的一个人选就是冯太后的孙子——中山王刘衎。这位小王爷虽然只有九岁,但在皇室中却是最尊亲的。而且就王莽来说,立中山王正是对傅、丁两太后的报复——你们不是忌恨人家中山王家吗,我偏偏立人家做皇帝,把你们在地下的鬼魂也再气死一回!所以在与太皇太后简单商定之后,就派安阳侯王舜等人去中山把刘衎接来继承皇位。
      王舜是太皇太后叔叔王弘的孙子,其父王音,在王凤之后做过大司马。王舜为人谦和温顺,深得太皇太后喜爱,与王莽的关系也不错。
      当年九月,刘衎被接来长安并登上帝位,这就是平帝。
      但是平帝幼少,太皇太后按惯例临朝称制。可是这老太太毕竟年事已高,又素来厌政,便把朝政全部交给王莽;除了封拜罢黜由她点头之外,其它的全由王莽决断。
      王莽重掌大权,心想这次我再不能像上回那样的“避之外戚”了,说什么也不能再让皇帝的外戚进入朝廷,尤其不能让皇帝的母亲入宫尊养。现在皇帝还小,等他长大了,再把他进入宫中的母亲尊为什么太后,进而重用他的两个国舅,那我王莽就彻底完了。不如现在就和太后议定,令中山外戚不得至京师。于是就进见太皇太后说:“前者傅、丁两族泛滥朝廷,为害不少,这种教训可得牢记——中山卫氏外戚不能让他们再来长安了。”太皇太后毕竟仁慈些,觉得母以子贵,至少得让皇帝的母亲卫姬来。再说,有几个像傅老太那样的人呢,还是让人家来的好。王莽说,不怕一万,就怕万一,汉家过去发生的这种事还少?远者有吕氏、上官氏,近有傅氏、丁氏,不都是很好的例子?万一他们来了有样学样,到那时再后悔可就晚了。老太后看王莽这样执着,只好说:“不让人家来,那得对人家厚加封赏,不然说不过去。”王莽说:“那就封帝母卫姬为中山太后,帝舅卫宝、卫玄为关内侯,这总可以了。”太后点头依允。
      于是太后下诏封中山卫姬为中山孝王后,其弟卫宝、卫玄为关内侯。但有一点,非朝廷有诏不得来京师。
      中山孝王,即是平帝之父刘兴,七年前薨逝时被谥号曰“孝”,故称中山孝王。
      有了太皇太后的钧旨,王莽自然底气十足,使左将军甄丰持诏前去中山宣告。中山卫氏一听不让去京师,知道这是王莽的主意,怕他们去了与他争权。不过卫氏兄弟倒也明智,卫宝卫玄哥俩说:“咱们去那儿干啥,汉家这一百多年多少个外戚被诛被戮,罢黜流放,这教训还不够深刻么?不让咱去咱就不去,能保得宗族安全,比啥都强。”
      把卫氏外戚限制在中山,王莽的下一步就是在朝中树立自己的威权,培植亲信。此时朝中还有几个元老,如大司徒孔光,大司空彭宣,光禄大夫龚胜等。王莽想,要想培植我的人,必须把这几个老家伙弄走;这些个老古董占着重要的位子,他们不走我想提拔的人就上不来,我的威权也就无从谈起。可是怎么将这些人弄走呢?强行免官?肯定不行,难以服众不说,老太后那里就通不过。尤其是大司徒孔光,在朝中可谓德高望重,连太皇太后都十分敬重他,要把这个人撵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不过不要紧,善玩心眼的王莽自有办法。于是他暗暗写下何武、公孙禄两个人的名字,到大司徒府见孔光说:“前者董贤自杀,太皇太后命公卿举奏谁可任大司马,这俩人却相互举奏,说明他们俩私底下搞了小动作,惹得太后很生气。令太后生气的人,怎么能继续呆在朝廷里?本来我想上疏奏免他们的,可当时我是大司马的主要人选,现在如果奏免他们,显得我在当选大司马之后报复人家,多有不妥。所以我觉得,还是由大司徒来奏免他们为好。把这种善搞小阴谋的人罢免了,朝廷中必然邪气去除,正气上升,岂不善哉?还望大司徒秉持正义,举奏他们。”
      孔光听完这些话,不觉出了一身冷汗。按说,像这种相互举荐,虽有不妥,但还不至于免官。再说,举奏弹劾,这明显是得罪人的事,一般人都不愿意干。尤其是,孔光是西汉末的耆旧名儒,孔子十四世玄孙,一辈子恪守温良恭俭让,很少与人发生龃龉,更别提得罪人了。没想到大司马竟要他弹劾大臣,这可真难住了他——按大司马说的办吧,肯定要得罪何武、公孙禄;不照办吧,大司马、太后这边更不敢拒绝。难受半天,只好硬着头皮将这得罪人的事应承下。
      不过孔光心里啥也清楚——秉持正义?这明明是你王莽借我这个老头子的手打击报复,还冠之以什么“正义”,真是黑白颠倒了。更何况,何武是闻名天下的君子,哪像你所说的什么“搞小阴谋”的人呢?可是按他温良驯顺的性格,哪敢直说出来?
      次日早朝,孔光便满头冒汗,结结巴巴地上奏何武、公孙禄相互举荐的“丑行”,希望太后陛下将两人免职惩戒,以儆效尤。不等孔光说完,王莽就迫不及待地站出来说:“大司徒所奏极是,像这种龌龊之人不清除,朝廷中必然邪气横行,正气不彰,望太后与陛下准奏。”
      其结果毫无悬念,何武、公孙禄被罢职归家,不再录用。何武还被罢归田里,永不得至京师。这样在弄走孔光这些老头子们之前,王莽先清除了两个自己暗恨的人。
      孔光满以为这就算完了,你王莽已经报复了两个当初没有举荐你的人,而且得罪人的事也叫我干了,你总该罢手了吧?可没想到,没几天王莽又拿着两三个人的名单来见孔光说:“这几个人,滥叨名爵,尸位素餐,光拿俸禄不干正事,太皇太后早看他们不顺眼。太后的意思,还是以大司徒主奏,我来附议,把这几个人革除掉。”孔光一听,不觉冷汗又冒出来,心想:“这哪是在革除别人啊,这完全是在逼我走啊!”又想:“这未必是太皇太后的意思,应该是你王莽为自己以后独霸朝权扫平道路吧?”换上一个性格刚强的人,没准要拿这事去太皇太后面前对质,看这究竟是不是老太后的意思。可偏偏这个人是温顺胆小又一大把年纪的孔光,他哪肯再为这事去较真?再说人家是亲姑侄,就算王莽说了假话又怎样?老太后历来看重王莽,现在更离不开他,还能为这事把他免了?算了,识点时务吧,我老头子退出来好了。”于是就对王莽说:“老夫年迈,体常有疾,近日尤感不适,恐怕上不得朝堂,主奏之事怕难以完成,请大司马与太后见谅。另外我正准备上书求退,以养贱体,还请大司马在太皇太后面前为老夫美言。”。王莽听罢暗笑:“这老头子倒也识趣,正是要你引退呢。”不过嘴上还是说:“老大人,这可不行。您是朝廷元老,国家栋梁,以后王莽凡事还得靠您呢,您可不能引退。”听了这冠冕堂皇虚情假意的话,孔光心里一阵阵发凉——以前还以为王莽是个谦恭忠厚的实在人,可现在看来,他其实是个耍心眼的权术家呀!唉,算了,早日离开这样的人也好。”就说:“老夫年迈,的确力不从心;朝中自有年富力强有才德之人协助大司马,老夫我一定要告退的。”
      孔光说到做到,第二天就上书乞骸骨,力请辞去大司徒之职。太皇太后览奏,召王莽商议。王莽说:“大司徒年老多病,该当回家休养——太后当年准许臣之七叔大司马王根病退,今日亦当准许孔大司徒病退。”于是太后点头,准许孔光卸职。
      弄走了孔光,其他的就好办了。于是王莽一改昔日的谦恭温和,在朝堂上开始疾言厉色,咄咄逼人,说现在朝中很多官僚人浮于事,敷衍塞责,拖沓懒散,有负太后重望。对他看不惯的,甚至平时对自己没啥笑脸的,更是一个个点名批评,指责他们这事没弄好,那事有差错,弄得一干人等惶惑惊竦,如芒刺背。彭宣、龚胜虽然没被直接点名,但是王莽斜眼瞟看他们的样子更让他们难受。于是彭宣、龚胜,以及太中大夫邴汉几个老头私底下议论:“大司徒一退,大司马的脸色就变,这明显是在针对咱这几个老头子啊!现在孔大司徒走了,咱何必再呆在这儿看人家脸色,听人家呵斥?算了,少生点气还可以多活两年呢,咱也走吧!”于是也都以年老体弱为由,让书乞骸骨。


      上一篇:
光武中兴(长篇历史小说连载·4)【李振宇】
      下一篇:
光武中兴(长篇历史小说连载·6)【李振宇】

信息图片:
信息视频:
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:航 天 之 歌
若要停播视频,请右击鼠标,点去“播放”前的“v”即可
对本条信息点评:[非常喜欢] () [颇有教益] () [值得传告] () [感言或指错(见下面“留言评论”)] ()
留言评论:

. 友 情 链 接 ●   流 行 网 站 .

关于我们 | 服务协议 | 免责声明 | 意见建议 | 留言反馈|
Copyright © 2005-2008 www.dangdai.org   ★京ICP备08007071号 冀ICP备09018827号   ★本网站邮箱:dangdaiw@163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