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本站设为首页 |  加入收藏  首  页 新闻中心 企业黄页 欣悦商亭
全部信息 | 文学作品 | 写作创作 | 著名作家 | 外国文学 | 艺术精品 | 演艺技艺 | 艺术明星 | 艺术院校 | 科技博览 | 发明专利 | 名著推介 | 人生常识 |
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> 北京 >> 文学作品 / 散文
此情可对月(散文)【郭振亚】 我要留言/查看评论
   人气指数: 发布日期:2012-10-25 来源之IP:121.24.45.192 [ 查询 ]
广告位招租! 广告位招租! 广告位招租!
信息内容: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此情可对月(散文)【郭振亚】

  几位老友坐在一起聊天。我问:现在谁还有晚上赏月的兴趣?
  沉默片刻,甲说,赏月?哪有那闲工夫!我每天晚上,都是一如往常,雷打不动地坐在沙发上看电视。电视剧的情节,跌宕起伏,悬念丛生,让我总是牵挂着故事中人物的命运……
  乙说,我和“老甲”不一样,每天晚饭后,我都要上网玩游戏。老婆经常骂我是条“网虫”,并且,还给我订下一条铁规,只能上网三个小时,否则,要送我到“戒毒所”,让医生给我戒网瘾……
  丙说,我的爱好是看书。在书店,一见到好书,就掏腰包猛买。我家书架上的书啊,读完的连1/10都不到。书多时间少啊,月亮现在还亮不亮,我都不知道了。
  于是,我又提出一个问题,我们的古人,特别是古代的诗人们,比如李白、杜甫、苏东坡、辛弃疾……不仅赏月,而且还写下那么多有关月亮的诗,原因何在?
  原因很简单,那是一个漫长的农耕时代,信息不发达,既没有电视、电脑,即使是书籍,由于印刷术不发达,也有限。况且,一到晚上,连个电灯都没有,你想看会儿书,只有微弱暗淡的蜡烛照明。在如此情况下,眼睛极容易疲劳,所以说,明亮的月亮,能给他们带来不知多少惊喜。于是,月亮便成了他们想象、思考、歌咏的载体。
  朋友们说的理由,我完全赞同。过于庞杂、大量无用的信息淹没了现代人,反而让人们忘记了思考的重要性。
  古代的诗人们,根本不知道电视、电脑为何物,再加上又没有那么多的书籍,他们有时间站在夜空下,去欣赏天上或圆或缺的月亮。于是,触景生情,浮想联翩,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月亮的诗作。比如张若虚的“江畔何人初见月,江月何年初照人?”比如李白的“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”这些诗,既有诗人的悲欢,更有诗人对天地宇宙在哲学层面的深层思考。再比如苏东坡的《水调歌头》“明月篇”,其中的佳句:“人有悲欢离合,月有阴晴圆缺,此事古难全”,对中国人来说,用家喻户晓形容不算为过。诗人从月缺月圆、月圆月缺这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中,感悟到了生命的存在、生命的运行也是如此。世上的任何事情都没有一成不变的,都有它们的两重性。有晴就有阴,有圆就有缺,有聚就有散,有喜就有悲……它们既对立又统一。当我们身处逆境时,要想到顺境可能就要来临,正像月缺月圆一样,不要悲观失望。对待生死,也应如此。生命是美丽的,但“物忌全胜,事忌全美,人忌全盛”。我们追求完美,但要克服完美主义。
  在忙碌的夜晚,我们不妨暂时离开电视,关上电脑,放下书本,到大自然中去,抬头仰望星空,观察一番月亮的行踪,展开想象的翅膀,说不定也会有诗人的情怀,哲学家的头脑呢。
信息图片:
信息视频:
请点击此处欣赏视频:航 天 之 歌
若要停播视频,请右击鼠标,点去“播放”前的“v”即可
对本条信息点评:[非常喜欢] () [颇有教益] () [值得传告] () [感言或指错(见下面“留言评论”)] ()
留言评论:

. 友 情 链 接 ●   流 行 网 站 .

关于我们 | 服务协议 | 免责声明 | 意见建议 | 留言反馈|
Copyright © 2005-2008 www.dangdai.org   ★京ICP备08007071号   ★本网站邮箱:dangdaiw@163.com